欢迎来到刺青社

抑郁尝试自杀8次,却用纹身治愈了抑郁

2021/04/29 栏目:刺青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纹身自学小白从何入手

哈喽!大家好我是龙炎,一名不断学习成长的纹身师。 相信有很多朋友有想学习一门手艺来摆脱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其实生活中不缺这样的技艺,只是我们已经被生活磨灭了激情过着自己讨厌的生活也一直没有勇气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纹身技艺呢确实可以让你相对自由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聊起抑郁症,很多人可能觉得内向、敏感、负能量的人才会抑郁。

实际上,周星驰抑郁症、黄渤抑郁症、金凯瑞抑郁症、憨豆先生抑郁症、卓别林抑郁症…

就连那个放荡不羁、口吐《阳光彩虹小白马》的大老师,也抑郁!

这些看似幽默、正能量的人平时以笑容示众,可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许痛苦的要死。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讲过一个段子:

一天,一个得了严重抑郁症的人去看医生。

医生说:「最近我们城里来了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已经在街上连续讲了三天三夜的笑话,这几天全城的人都特别开心,我建议你去找找他。」

这个人说:「我就是那个特别幽默的人…」

抑郁等精神疾病的痛苦除了本身症状带来的痛苦外,就是他们需要不断的伪装,需要戴着一个面具来面对外人。

电影《小丑》有句经典台词:“这个世界的人总是希望精神病人以正常方式来对待生活”。

台湾作家林奕含生前在婚礼上说过一段让无数人沉默的话,多人都知道她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其中描述了被强奸改变的人生,后因为不堪折磨自杀。

她说:“重郁症(重度抑郁症)这件事情,它很像是失去一条腿或者失去一双眼睛。人人都告诉你,‘你要去听音乐啊、去爬山啊、去散心啊、跟朋友聊聊天啊’,但我知道,不是那样的。”

关于为何人们总是无法理解抑郁症这个问题,国外很多专家有研究,抑郁症研究者Greg Henriques 博士对此给出的解释是——那是因为人们压根没把抑郁症看作“疾病”。

所以抑郁症患者通常被看作是危险人物(toxic person)因为他们充满了“负能量”。做什么事永远都想到最坏的结果,敏感的玻璃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与不合群。

这些都会造成抑郁症患者的二度伤害,其实说的专业一些,这些不当言论就是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就像开头那个老师认为抑郁症就是吃苦太少导致一样。抑郁症康复师Carrie Barron MD指出,所谓抑郁症污名化就是否认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的正当性,因此造成对患者的不尊重与歧视,说白了本质上就是认为抑郁症根本就不是个病。

为了战胜抑郁,他彻底改变

今天看ins时发现了一位英国老哥的故事非常励志分享给大家,这位老哥Paul Matthew 结束了8年恋爱后发现自己患上严重抑郁症。

患上抑郁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只是想太多,太矫情导致的,所以无奈的他尝试多次自杀未果,后来决定开始改变。

为了战胜抑郁症,他辞去工作,开了一家纹身店,并在那里遇到了现在的妻子瑞秋。

有肌肉有纹身,颜值还非常高,这样的健身小哥谁不爱?

这位小哥叫Stephen James 拥有媲美健美运动员的身材的他 是一名西班牙模特 五官深邃精致 不光是形象好看 肌肉也练得不错 雕塑般的健硕身材 分分钟吊打阴柔派小鲜肉们 小哥曾在足球队任职 被星探发现之后 才走上当红男模的道路 独特纹身+性感肉体+型男外形 让

Paul战胜自己抑郁的方法有点极端,他以改造自己身体的方式来面对抑郁的痛苦。

他用各种方法改造自己的身体,甚至在背上植入了三维硅胶颅骨。

这些改造技术就花掉他 1 万多英镑(10万人民币)。

嘴唇上戴着一个 38 毫米的塞子,鼻孔上穿了 16 毫米的洞,脖子后面有一个「喷灯、不锈钢钉头、钳子」做的烙印。

很多人认为做这些纹身一定会很痛,而Paul却表示只有这些痛才能抵消抑郁带来的痛苦。

关于纹身有些人认为这些只是人们凸显个性的方式而已,但对于Paul这类人来说,纹身也许是重生。

之前我在很多新闻都看到过有人用纹身对抗抑郁的报道,有很多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会把多巴胺、5-羟色胺的分子结构刻在自己的身上

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摆脱药物,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鼓励

JK 罗琳在未成名之前,自己也长期遭受抑郁症困扰。

她没有工作,婚姻失败,一文不名,靠失业救济金勉强度日,甚至想到了去死。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她曾说:「抑郁并不是觉得有点悲伤而已。它是一种什么也没有的感觉,令人不想再活下去」。

《哈利波特》中的摄魂怪就是抑郁症的象征,而咒语 Expecto Patronum 正是用来对抗摄魂怪的。

希望那些正遭受抑郁侵蚀的人可以找到自己战胜抑郁的方法,也希望大家对待抑郁症患者可以更加科学的视角来看待,而不是简单的说出那些“想太多、太矫情”等这类无知又伤人的话。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本文源自头条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治天下:少年纹身

为耍酷而纹身,十三岁男孩被休学,一纸诉状来维权,叛逆的选择,毁掉的青春与未来,谁该为此担责?究竟是医疗行为,还是美容服务,双方各执一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店家能否因此免责?青少年纹身,该谁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