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历史:宋朝年代就已经有了纹身
看看这些老外的中文纹身,确定这是你想要的?网友:尴尬症犯了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老外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中国汉字,书法更是爱慕不已。不少老外为了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显摆一下自己的文化底蕴,特地跑到纹身店里,要求在自己身上纹上上中国汉字。不过,很多老外并不理解汉字的真正意义,
其实宋朝年代就已经有了纹身,你们不知道而已。宋人一般称“刺青”、“雕青”、“花绣”、“文绣”、“锦体”,我们今天则叫“纹身”。从唐朝至宋朝,正是刺青非常流行的时期,我们去看施耐庵的《水浒传》,梁山泊好汉中就有好几位是纹了身。
其中有:“九纹龙”史进,“刺着一身青龙”;“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刺着“青郁郁一个豹子”;“病关索”杨雄,“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双尾蝎”解宝,“两只腿上刺着两个飞天夜叉”;龚旺“浑身上刺着虎斑,脖项上吞着虎头”,所以绰号“花项虎”;鲁智深也是“背上刺着花绣”,他的绰号“花和尚”便是来自这一身花绣。

刺青最漂亮的梁山好汉,当然非“浪子”燕青莫属,“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他在泰山打擂台,“把布衫脱将下来”,露出那一身身花绣,台下看官忍不住“迭头价喝采”,全都看呆了;对手任原“看了他这花绣,急健身材”,心里也露了五分怯。
连京师青楼头牌李师师,也听说燕青一身刺青之美。当燕青上门拜访时,李师师便提出请求:“闻知哥哥好身文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贱体虽有些花绣,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体!”李师师说道:“锦体社家子弟,哪里去问揎衣裸体。”“三回五次,定要讨看。燕青只得脱膊下来。李师师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龍が如く如龙/人中之龙」刺青出处考据解读·如龙3(包含剧透)
文丨AshuraSJ@bigfun社区 纹身——或者说“刺青”,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匠人将颜料覆于肌肤之上,以针刺等手段让颜色渗入皮肤,从而以体表为画布,勾勒出一幅幅瑰异的图案。而在《龍が如く》(如龙/人中之龙)系列中,刺青不仅是黑道身份的证明

或许有人会说《水浒传》描写是虚构的。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宋人中确实盛行刺青之风,军人群体中尤多刺青者。南宋笔记小说《夷坚志》提到几名纹身的军人:“忠翊郎王超者,太原人,壮勇有力,善骑射,面刺双旗”;又有“拣停军人张花项,衣道士服,俗以其项多雕篆,故目之为‘花项’”。北宋名将呼延赞“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连他的妻儿、仆从都要在身体纹上“赤心杀贼”;我们非常熟悉的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字,亦是刺青;与岳飞齐名的张俊,曾经“择卒之少壮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刺青的风气从军伍蔓延到市井间。

市井间热爱刺青的人,多是任侠的“街肆恶少”、“浮浪之辈”,如吉州有一个“以盗成家”的人,叫做谢六,因为“举体雕青,故人目为‘花六’,自称曰‘青狮子’”;开封有一个叫郑信的好汉,“满体雕青:左臂上三仙仗剑,右臂上五鬼擒龙;胸前一搭御屏风,脊背上巴山龙出水”等等。

流风所及,喜欢刺青的,未必尽是“恶少年”,而是一时之风尚。但现代社会,有些人就是自以为是。弄个纹身就以为自己有多厉害,嚣张跋扈,这些都是咱们不提倡的。个人观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要爱之,户之。
本文源自头条号:理科生说历史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沙子沐刺青 纹身作品集合鉴赏
©长沙子沐刺青 当然最好是有纪念意义价值,所谓流行好看的图案不适合的, 每个时代审美流行都不同,所以意义最重要! 仔细考虑一下这句话的分量:纹身是唯一可以陪着你走过这一生,带进坟墓里的东西。 迷信不纹身,纹身不迷信
本文标题:你不知道的历史:宋朝年代就已经有了纹身
本文链接:http://ciqingshe.cn/?id=259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