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刺青社

如何正确看待年轻一代文身

2020/02/16 栏目:刺青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古人追星有多疯狂?把爱豆作品刺在身上!唐人的奇葩纹身你想不到

米奇老鼠身上纹,掌声献给社会人。现代人喜欢在身上刺各种各样的纹身,其实这也是古代人玩剩下的。中国古人们老早就开始变着花样纹身啦! “雕青”“扎青”“刺青”,这些都是纹身的别名。早些时候,纹身的目的只是为了躲避蛟蛇水怪之类的东西,后来想象力丰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随着时代开放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个彰显个性的年代里选择文身,而老一辈的思想观念里对这种文化的不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严重,那我们面对文身本身所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该如何看待,是选择彻底的抵制还是选择性的接受?

在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任何的文化都有它存在的阶段性意义,面对中国历代对文身的不同看法,我们是否也能客观的看待问题,理性接受不同文化带给我们的差异?

  • 先秦时代,中国江浙地区的吴越族群就有"断发文身"的习俗,《史记. 吴太伯世家》曰: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
  • 《左传》哀公七年说:仲雍在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
  • 《谷梁传》哀公十三年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
  • 《战国策·赵策》中记有:“黑齿雕题,鳗冠林缝,大吴之国也。”
  • 《史记·越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 《汉书·地理志》也有相同记载,但却对断发文身之俗增加了功能解释。
  • 《淮南子·泰族训》对文身的解说是“剂肌肤,馋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另外,《说苑》、《墨子》、《韩非子》、《礼记》等书中都有类似习俗的记载,可见断发文身是吴越族群的鲜明标志。

之后先秦時代以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在中国古代典籍,曾出现文身、鏤身、紮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还有用文身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岳飞之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变成个人装饰的一种,例如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至少就有三個满身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鲁智深、九紋龙史进与浪子燕青。

此外还有族群文身的。至今包括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台湾泰雅族和賽夏族之內,世界许多地方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传统,在許多文化中,刺青还是一种社会阶级与低位的象征。

图腾半胛硬汉必备之纹身

国内开始对文身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大概是在七,八十年代左右,香港电影的兴起,黑社会影片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标志,有一些人开始学起了电影中的桥段,6导致大众对文身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黑社会的印象中,以一定的主观色彩评判,“有纹身的就是坏人”。

而本身文身行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在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内,只能靠行业内部人员的道德品质,内部规范来帮助行业发展。因此,出现了一些不良商贩,以谋取暴力为目的,不顾道德和行业内部规范,为未成年等完全没有行为能力的人文身;以不安全产品给顾客使用等问题出现,加上现在社会报道中出现不客观,不准确的评价,以文身来定论某一类人,面对三人成虎的社会形态,网络媒体的不客观评价,掺杂个人色彩的抨击,缺失了对文化的正确认知,忽略的其背后真正的文化价值。

目前国家对文身的政策和态度其实还是比较客观,以最简单的例子而论,普遍大众印象中有纹身是不能当兵的,但是全国征兵网中《应征公民体检标准》摘要中{第一章 外科}第十一条:面颈部文身,着军队制式体能训练服其他裸露部位长径超过3cm的文身,其他部位长径超过10cm的文身,男性文眉、文眼线、文唇,女性文唇,不合格。

那我们是否鼓励纹身吗?并不是,而是要年轻人理性看待文身,选择文身,是否能够接受文身目前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瑕疵以及影响,是否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客观的评定自己是否可以文身。

现在社会最可怕的不是各种新鲜事物,而是三人成虎的社会言论,网络的不客观概括,以讹传讹的信息接受度,在大部分人没有明确了解,存在辩识能力的情况下误导和曲解,就如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存在的各种错误舆论,虚假信息传播等,导致的各式各样的跟风行为出现。

奉劝大家:客观分析,理性看待,不盲目跟风,蹭热度

本文源自头条号:赫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上就要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了,想要纹身的朋友们要注意些哦

想要纹身的朋友们要注意了,纹身虽好但是千万想好了在纹,别后悔一生。 接下来告诉你们一些纹身注意些其他事项:记得收藏别找不到了。 1.选择合适的自己的图案 2.纹在什么地方,本人的建议纹身是种艺术,但是乱来的话有可能就打破了这种艺术感了。 手臂有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