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刺青社

中国刺青文化:千年人世代谢,刺绘往来古今

2020/05/30 栏目:刺青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鬼斧神工,巧妙与伤疤结合的好看刺青IDEA TOP 10

许多时候刺青是表达自我的个性,或是纪念一件对自己重大的事件,随着社会的发达越来越普及,不仅不只是男性的专利,许多女性也尝试刺青来表达想法,而经过巧夺天工的刺青师操刀之下,很多时候刺青还可以与身上的伤疤结合,永远留存在身上的两个印记并存。 ▼

刺青,因以针蘸取墨汁在身体上刺绘出青黑色的图案或文字而得名。我们周围不乏喜爱刺青之人,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国人对刺青的认识,通常带着那么点“社会”的色彩,若是见到“关公满背”或是“麒麟花臂”总忍不住存着莫名的畏惧。

与我国相比,刺青在西方国家的流行度更广,民众的接受度也更高,所以许多人认为刺青是从国外流传到国内的。然而实际上,刺青在中国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刺身的意义和作用也几经变迁。

驱恶辟邪的图腾

古人对鬼神多有敬畏,刺青在我国起初是作为一种辟邪的图腾出现的。

《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

《战国策》:“披发文身,错臂左衿,瓯越之民也。”

《淮南子·泰族训》对文身的解说是“剂肌肤,馋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

春秋时期,江浙地区的吴越两国被中原视为夷狄之国,民俗相对落后。当地居住的族群因气候湿热而饱受蛇害之苦,所以将蛇奉若图腾崇拜;同时水乡居民“陆事寡而水事重”,他们相信剪短头发、身刺蛇纹可以躲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因而都以文身为荣,文身开始在族群内流传开来。

特殊的身份标记

刺青既以针墨刺入血肉,非剐肉难以消除,所以古人便将之用于标记人员身份。

在先秦五代时期,出现了在犯人面部刺青的“黥面刑”,作为“五刑”之一,它与“劓、宫、刖、杀”四刑相比,肉体上的创伤可以说是最轻微的,但它其实更侧重于对犯人进行精神上的羞辱。黥面既是一种刑罚,也是犯人的标记,面部刺字既无法消除,又难于遮挡,一旦获刑,便戴上了永久的烙印。

古代黥面之刑,又称墨刑

抗秦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英布,便因触犯秦律而获黥刑。司马迁甚至在《史记》将英布的传记取名为《黥布列传》。“黥面刑”在后世一直被保留下来,直到清末才被取消。我们看到《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杨志等好汉脸上都被刺了字,便是依当时的“宋律”执行的。

英布画像——黥面

刺青不仅用来标记罪犯,到了唐末,也被用于标记士兵。当时藩镇割据,连年战乱加之军纪残酷,士兵们不堪其苦,便出现了“多亡逸,不敢归”的现象。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的扩大,当时已是唐末最大割据势力领袖的朱温便命令在士兵脸上刻上其所属部队的番号,这样士兵们在逃亡后极易被发现执获,等待逃兵的只有死刑和连坐。

自我激励的警示

文天祥“丹心”以诗明志,林则徐“制怒”悬匾自省,古人常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心意,警醒自己,刺青也是他们选择的方式之一。

现代人纹身后悔了可以洗掉,那早期的纹身人怎么办?

谁都有年轻气盛做出点 出格或者是冲动的事 十几岁的年纪生理到心理 都不是一个很成熟的程度 人生阅历和经历的事情还少 对图案的的理解很难达到一定深度 比如,把前任的名字 纹在PP手感最好的位置 在胸前纹上男朋友的头像 却发现偶像是个瘾君子 或纹一句自己看

“岳母刺字”的典故可谓是人人皆知,虽然后世考据大都证实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人并非岳母,但人们对于“母亲深明大义激励儿子爱国抗敌”这样的情节还是十分喜爱的,所以不管真正刺字的是谁,“岳母刺字”的故事成为了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版本。

岳母刺字

其实除了岳飞,北宋大将呼延赞也曾是刺青爱好者。他为了争取上阵杀敌的机会,以刺青向宋太宗表忠心,命人在他全身上下甚至是嘴唇上到处纹“赤心杀贼”的字样,他不仅在自己身上刺,连同夫人、四个儿子以及家中仆人,满门上下都刺得遍体是字,也算刺青历史里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奇闻了。

个性与艺术的表现

刺青最为我们熟知的一个用处便是彰显自我、表达内心主张,这一用途从古沿袭至今,从未被取代。

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年少的时候曾是一名个性十足的时髦青年,他在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鸟,因此还得了个江湖诨名“郭雀儿”。后来他夺取了后汉政权,自立为帝。因时人又把刺青称为雕青,郭威便成了百姓口中的“雕青天子”。

《水浒传》——鲁智深刺青

《水浒传》——燕青刺青

后来,爱好刺青慢慢从“极个别”扩展向了“小众”。从《水浒传》里可以看出,除了那些在脸上刺字的悲催犯人之外,刺青在宋朝已经成了一股风潮,“花绣”在习武人之中十分流行,浪子燕青,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各个都是花绣满身,宋诗《颂古三十一首其一》也描绘了当时青年人对刺青的喜爱:

少年宕子爱雕青,文彩肌肤相映明。

闹里只图遮俗眼,强将赤体以为荣。

这首诗拿来形容今日的刺青文化也依然适合。现代人们用多种多样的刺青来彰显勇气,展示个性,表达信仰,也赋予了刺青更多的风格和内涵。如今的刺青有机车风格、部落风格、写实风格、肖像风格,甚至国画也成了刺青的新兴门类。

结语

刺青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无论其内容是图案还是文字,它一直都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如今,刺青的风格越来越多样,所表达的意象也愈发有深度。

虽然刺青现在仍属于在一小部分人中流行的边缘文化,但它正在摆脱历史中的严厉与残酷,而向着一种更积极的文化形象发展。未来,刺青也会成为艺术领域的一株奇花,带给我们更多元的文化和更丰富的视觉享受。

本文源自头条号:尘心观物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式老传统纹身,手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