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刺青社

羞辱囚犯的刺青,在唐宋时“爆发”,即可辟邪驱鬼、也能明志表身

2020/06/11 栏目:刺青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50个爷们气质的纹身图案,值得收藏

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众多或精美或有趣的纹身图案,看过这些,你还敢说把持得住不去来一个么? 有没有纹身代表了你的态度,有什么纹身展示了你的情趣。 我们按照纹身的部位一一看来 (一)脖颈 脖颈是很多人的“敏感地带”,对于刚刚上手的你来说,可以选择一

墨刑

刺青,有人认为是暴力,有人认为是文化,弃它的人嗤之以鼻,爱它的人视如生命,两级分化严重。然而刺青文化是一种古老、神秘的艺术,它源自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在《礼记.王制》中“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记录了刺青的文化。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刺青文化是随着政治、社会等因素而传承和发展的,唐宋是刺青文化发展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段历史时期,这就要从刺青文化的源起以及繁荣的原因、特征和表现来说。

刺青源起:图腾崇拜、羞辱囚犯

刺青,是将墨色刺入皮肤,形成一种特定的图案或者文字等等,刺青的习俗由来已久,前面我们说到,刺青文化是源自于图腾崇拜,然而不仅限于图腾崇拜,因为一种文化的产生的多维的,需要各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所以刺青文化的源起,本文将从以下四个较为重要的方面来做分析。

1、图腾崇拜

岑家梧在他的著作《图腾艺术史》中说到:“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文身习俗,也颇具代表图腾记号或宗教魔术的用意。”远古时期,图腾崇拜就流行于各个氏族部落当中,如狼崇拜、太阳崇拜、熊崇拜以及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等等,他们将他们崇拜的图案标记在各个位置,例如居住周围的石头、土地、木头等等位置,当然也包括在身上,以显示自己的虔诚。

图腾崇拜

2、羞辱囚犯

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底蕴,儒家文化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体现在方方面面,为了展现贵族的高贵和罪人的低贱。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墨刑,也叫做黥刑,就是用刺青的方法,在犯人的脸上刻上字,表示犯过罪,对犯人造成精神和舆论上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有着威慑其他人的作用,这种刑罚的存在就是为了划分社会等级而存在,并且一旦划分,便是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另外在奴隶的身上、脸上刺上奴隶的印记,这就代表着这个人以及家庭都只能为奴为婢,没有翻身的机会......当然还有其他用刺青表达等级制度的方式,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3、氏族的标志

在唐代,南方的氏族部落较多,为了区分开来,便以刺青作为识别的标志。“有绣脚种,刻踝至腓为文。有绣面种,生踰月,涅黛于面。有雕题种,身面涅黛。”《新唐书.南蛮传》中的这一段具体描绘出来唐代南方氏族以刺青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

4、避免鬼神的迫害

唐宋仍属于迷信的封建社会,将一些那个阶段还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现象都归于牛鬼蛇神的作用,所以就有了用刺青来辟邪辟鬼的现象,例如《淮南子》中记载将蛟龙的形状刻到身体之上就可以在行水事之时避免水蛟龙的迫害。

当然除了以上的4种刺青文化起源的缘由之外,还有关于医学的,割开皮肤以免发炎,关于经济的,用刺青表示财富的多寡再或者关于宗教的一些仪式等等,但总体来说,以上的4个方面是刺青文化源起流传较广的说法。

将令面部刺青

刺青文化在唐宋时大爆发

唐宋是我国刺青文化突然崛起的时期。中唐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并且黥刑这种刑罚也让人们对刺青文化望而却步,然而中唐以后,刺青文化突然兴盛,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融合

唐朝的对外政策是相当开明和开放的,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唐朝的文化也得到了繁荣的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有输出当然就会有输入了,内迁的各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文化的流入打破了汉族文化的平静与和谐,其中包括了刺青文化,一些人就将少数民族的刺青习俗加以改革,开始在群众中流行。

2、社会的变迁

从唐代的中期开始,由于国家政策的变革,商品经济的格局、结构有着较大的变化,经济的变革同时影响着社会进程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人文、价值观等等方面,等级松动,人们的心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逐渐向主流文化发起了挑战,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期,人们固有的心理变化,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较大的变动,迫切的需要找到出口,刺青文化这样一个“反叛分子”正中当时社会的需要。

3、佛教文化的影响

中唐以后,统治者信崇佛教,自上而下的影响着民间的文化导向,为了表现对佛教的推崇,烧顶灼臂、剌血写经等等行为层出不穷,仅仅是为了向外人证明自己对于佛教的疯狂崇拜,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则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勇气的象征,而刺青的这种方式也成为了了佛教狂热教徒展现的主要途径,他们将自己崇拜的神灵刻在身上,一是为了彰显自己对佛教的推崇,二是幻想着神灵赋予他神秘的力量。

佛教

西方士兵为何允许刺青?并非单纯为耍帅,常年实战得出的经验

纹身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和追求的一种行为,在身体上印制各式各样的图案来彰显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过在我们部队当中,纹身是不允许存在的。不过各国军队纪律不同,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允许这种行为。在欧美国家当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士兵都乐忠于

4、政府对于刺青文化的政策

唐代社会的开明,宋代政府对刺青文化更是宽松的状态,使得唐宋期间,刺青人数的激增,并且刺青者总是找各种场合来展现自己,以获得更多的眼球和关注。例如在各种重要节日上的表演等等,甚至在宋代的戏曲中也出现了刺青者的表演,到了宋代,刺青文化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形成了社会认同。

唐宋刺青即可辟邪驱鬼,也能明志表身

1、唐宋刺青文化的特征

刺青文化在唐宋时期有着飞速的发展,刺青者人数可谓达到了历史新高,然而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不同,唐宋时期刺青从来不会在面部进行,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受到汉族刑罚——黥刑的影响,社会上公认为,面部刺青是另类、耻辱、犯罪的象征,即使是“反叛者”要彰显独特的自我,也是有不能触碰的底线的,如果有人在面部刺青,那无疑就是犯罪的概念,社会舆论造成的压力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是在中国封建的社会当中,所以即使唐宋期间有数量巨大的刺青者,大家约定俗成的都不会在面部进行刺青。

另外当已经被施以黥刑的罪犯被开释之后,人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将面部的黥文去掉,哪怕自毁容貌,也不要因此受人非议,可见在封建社会当中,面部刺青在人们的价值观上有着多么深刻的烙印。

2、唐宋时期刺青文化的表现

唐宋时期刺青文化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标新立异的展现自我和刺青明志。

首先,我们来说标新立异的展现自我。唐宋时期标新立异的刺青文化是挑战权威、挑战主流文化、标新立异、表现自我,都是对自我价值感不满足时的一种补偿行为,并且年轻人是新兴文化的主体。

九纹龙史进

中唐之前,社会上的百姓都处于压抑的状态,中唐之后,刺青这种新型文化的兴起,就让人们产生了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除此之外,人们不满足于平常的自我展现,因为长时间被忽视的境遇,让他们渴望被看到,渴望自己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眼球,渴望抬高自身的价值,掩饰内在的自卑,所以他们就在标新立异上下功夫,以刺青的方式来实现炫耀自我的目的。

而通过刺青来实现标新立异的自我展现时,行为方面就会出现偏激,例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盖头背系冠子上,少年狭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鞅彊’”,这些场面在一般百姓的见识中是无法想象的,可见用刺青来标新立异展现自我的这种表现是如何的偏激。

其次,是刺青明志,刺青明志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最广为人知的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后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及张干为了反抗京兆尹镇压刺青者,在左臂上刺上“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上刺上“死不畏阎罗王”等等事例。

刺青用来表现明志,其方式、方法以及行为上都要相对柔和一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总是试着通过自我显示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社会能力,以便更好的完成社会目标”,刺青明志不过是向人彰显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浪子燕青纹身

总结

刺青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明,它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族当中。自诞生以来,承载着人们对于天、地、神、鬼以及万物的敬畏与惧怕。唐宋时期作为刺青文化史上重要的阶段,刺青文化繁盛的原因以及特征和表现都是需要一点一点挖掘和发现的。本文我们从刺青文化的产生原因以及刺青文化为何会在唐宋时期突然如此繁荣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唐宋时期刺青文化的特征以及具体的表现作出了详细的剖析,同时展现出了社会局势以及当政者的政策对文化的产生、发展、繁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人们长期处于价值观未被满足的情况下,定会寻求一种方式来作为补偿,或偏激、或柔和。

参考文献:

1、《图腾艺术史》

2、《艺术的起源》

3、《艺术人类学》

4、《文化人类学》

本文源自头条号:碎碎念的怪咖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纹身素材——经典Oldschool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