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语10.16】刺青,不随岁月褪色的魅惑
日本明令禁止刺青,为啥刺青文化反而更受青睐?难道与艺术有关?
说起日本的刺青文化,大约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而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梁元帝创作的《职贡图》里。 当时,中日两国并没有官方的往来和交流,我们从留存下来的《职贡图》摹本里可以大概看到,倭国(日本)的男子"皆以黥面文身,以木棉贴头"。"黥面"就是在脸上刺
刺青
文/ 衣薇
一朵花,偏要盛放于皮
说段魅惑的聊斋
绣娘
刺青师
古与今
绣的都唯心
不褪色
不褪色
就这么疼痛着说爱
把靛青说出血
不要愈合

刺青,现在该叫纹绣,或者叫纹身,更耳熟能详。
很受欢迎的传统人物纹身图
之于古代,我们看到的刺青是刺于犯人额头上的字,有耻辱的标志。
更远古一些,遥远的非洲部落是把神刺于身躯,视为宗教信仰,赐予,护佑,一种神秘的图腾。


更多部落民众一生中不同年纪都要完成一次刺青的过程。


流传至今,我们身边对带有纹身的人似乎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很多机构,拒绝带有纹身的人进入工作。
翻一翻史野杂记,好似在宋朝,很是流行过一段,坊间可见“花胳膊”,刺一条满臂花纹大约要30两白银,所需颇巨,一般人家是消费不起的。只有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招摇过市。
或许国人一贯的低调作风很不能适应这种,于是被正人君子所唾弃,纹身渐被某些社团视为另一种投名状。
在刺青过程中的见血,疼痛,不能消除的一些特性,蛮有点不能轻易回头的意味。在法治健全的今天,这样的“投名状”也算是见血,真实的响当当。
不记得那部电视剧或者电影里的台词,问一个社团小混混为什么要纹身,把左右手臂都纹满了,他抬起仍带三分稚气的脸,笑着道:这样人家看了害怕,也给我自己壮胆!
刺青代表一种决绝,与此一处清白的肌肤告别。留下永久的痕迹或者伤疤。
假如想刺青,建议小一点,留个纪念,千万不要如喝酒一时上头,第二天可以醒来,刺青之后是不允许后悔的。
例如把爱人的名字刺上,那就是个笑话,不成熟的标志。
我不相信一个人一生只爱一个人。当你离别了刺上名字的人,后来的人看不到你的心,或许还能藏着记忆,明晃晃的刺青怎么藏?想假装看不到都难。
试试刺青贴纸,有类似装饰皮肤的效果,却能轻易洗去,也挺好。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源自头条号:衣薇随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类艺术之纹身,起源与发展,逐渐成为时尚潮流文化
纹身开始逐渐成为了新时代年轻人的潮流文化的一部分,独特的衣着打扮,再加上别致的、精美时尚的纹身图案,特别能彰显其个性和活力。纹身作为一种艺术存在,慢慢开始在大众之中流行起来,越来越多被群众和老百姓所接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纹身”的历史。
本文标题:【每日诗语10.16】刺青,不随岁月褪色的魅惑
本文链接:http://ciqingshe.cn/?id=867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