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刺青社

别具一格的刺青文化,唐宋时期就流行刺青了,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2020/12/29 栏目:刺青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唐宋刺青有多“时髦”?本是一种残酷刑罚,却成为男儿的青春标志

宋江墨刑 现在人们普遍意义的纹身的前身就是刺青,在古代,没有现在的纹身技术,通常是一针一针的把图案或文字刺于身上。之所以被称作刺青,是因为用的是黑色的颜料,不是专用刺身颜料,存在身上久了之后,颜色会变蓝或发青,因而叫做刺青。 刺青的历史源远流

影视剧中,我们看到一些凶神恶煞的大汉身上布满刺青,或者下意识的,只要看见身上有刺青的就会认为这个人不好惹。

其实刺青文化历史久远,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在唐朝发展至巅峰,在宋朝略微下降,在元明清逐渐衰败,直至少有人知道这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多样,更是有许多外来文化,而且儒、佛、道多家思想并存,可以说唐朝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唐朝人有了更高的自我意识,包容和发展了刺青文化。

刺青又被称为"涅"、"点青",在后世常被称为"纹身"。刺青是指用带着墨汁的针在身体上刺画图纹,刺青的过程疼痛且痕迹不易消失。

刺青的历史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此时的刺青是一种刑法,被称为"黥刑",可以说是最严重的刑法之一,指在犯了重罪的犯人脸上刺字,有的奴隶脸上都带了一个奴字,就算犯人以后不被关押了,或者奴隶逃脱了,但是脸上带着字也被其他人看不起或者敬而远之,这是最早的刺青作用。

后来刺青逐渐变成"穷凶恶极"的代名词,有些民族,为了获得威严,预防其它民族的欺负,把这种刺青当成一种保护色,久而久之,就成了家族的图腾,刺青成了家族荣誉和区分血脉的标识。

唐朝的诗词文化兴盛,极具有艺术气息,更是创新了不少刺青花样,再加上对刺青的思想转变,刺青成了唐朝的流行时尚之一。

唐朝人对刺青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认为刺青具有震慑力,这种群体一般是江湖儿女,和一些混混,或者是容易受到欺负的人群。皮肤上若刺着猛虎、飞禽,能够震慑不少的人,也不容易被欺负。

另一种理解是认为刺青极具美感,有些卖艺女子,就喜欢在身体上纹一些花朵动物,如牡丹、凤凰等,刺青跟着舞女舞动,变得栩栩如生,极具魅惑,据说唐朝就流行一种刺青妆容,在眼角处或者眉间处,刺花瓣纹。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唐朝有大部分人都喜欢刺青。

唐朝的年轻人喜欢刺青,还留下了许多故事。据说,有一个名叫葛清的年轻人,是白居易的死忠粉,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诗,于是就在身上刺了几十首白居易的诗,不仅有诗,还配了图,估计白居易看到都要惭愧,被朋友知道以后,称呼他为"白舍人行诗图"。

泫雅少女心戴BABY-G 绝配刺青Like

▲泫雅由男友掌镜,拍她穿露肚装搭BABY-G腕表。(图/翻摄hyunah_aa IG) 记者陈雅韵/台北报导 「韩国小野马」泫雅向来敢穿敢秀,露美腿的迷你裙、内衣外穿等大胆穿搭都不设限,品牌选择也相当多元,经常混搭高端精品与平价时尚。近日她照例又由男友Dawn掌镜

像葛清这样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喜欢刺青,觉得刺青很酷。我们熟悉的影视剧《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还有燕青都有刺青,燕青背后的刺青被李师师看见了,李师师直接被吸引了,然后想跟燕青私奔,可以想象当时的人有多喜欢刺青。

刺青的流行,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在市场上,还有专门的刺青作坊,如果你自己没有想纹的图案,里面有人专门给你设计花纹。除了刺青作坊,还有专门洗褪刺青的的针灸法,可以说是有完整的市场体系了,也让唐朝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刺青。刺青除了威慑他人和增加美观,还有一个"官方"作用。

据说在唐武宗李炎时期,长安街头的治安不好,需要一个有铁腕手段的官员出面镇压,薛元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公无私,手段强硬,于是他被封为京兆尹,薛元赏一上任就开始打击不法分子,他就一条标准,抓身上有刺青的,好家伙,一抓一个准,长安街头的治安在他治理下,变的遵法守法了,不过刺青也开始衰败了。

刺青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曾在唐宋时期变得风靡一时,还流传到国外,现在有不少欧美国家男子身上都有刺青。从古至今,刺青始终名声不够好,许多人觉得好看,极具魅力,但那是刺青刺在别人身上,要是往自己身上刺,就不乐意了。

刺青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大家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凶恶之徒不加纹身也会让人害怕,美丽之人,加上纹身会锦上添花,刺青有它独特的魅力,不过大家有慎重选择,毕竟刺上去容易,洗褪不容易,可能还会影响一些工作机会。总之,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参考文献】

《新唐书》

《酉阳杂俎》

《刺青简历》

本文源自头条号:趣文史记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扈三娘的纹身从手指尖到小腿,“一丈青”是这么来的

【编者按】北宋之前,身上的刺青是身份低贱的象征,但在北宋后期却成为宗室流行的时尚,究竟是如何形成这种审美变化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虞云国教授的新书《水浒寻宋》通过类似“宋代男人为什么喜欢戴簪花?馒头哪里来的?豆腐应该怎么做?”这类宋代